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会员登录

随笔杂谈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企业文化 >>  随笔杂谈


春雨如油,润物无声
发布时间:2018-03-19 17:25:27 | 浏览次数:


——观“感动中国”后感


    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颁奖盛典,每次观看“感动中国”,我都会非常感动,都会更加感受到自己的渺小。在 “感动中国”的舞台上,既有名扬四海的名人,也有默默无闻的百姓;既有奋斗在科技一线的专家学者,也有站在三尺讲台孕育桃李的老师;既有为国争光的奥运冠军,也有穿行在大街小巷为别人带来便利的平凡人。这个舞台不会因为你的身份卑微而把你抛弃,也不会因为你的地位显赫而将你奉上神坛,她只会诚实地记录点点滴滴,既不放大,也不缩小,然后再把你的事迹告诉给我们。

    记得第一次开始注意“感动中国”是无意中看到了一位身患乳腺癌的母亲为了能够让自己的孩子能够上大学,没日没夜的绣十字绣,最终花了3年零5个月完成了127万针的十字绣《清明上河图》的事迹。127万,一个多么庞大的数字,这位伟大的母亲竟然一个人仅花了3年多的时间就完成了,这幅十字绣的每一针每一线都包含了无限的母爱,她不仅仅是一位母亲,更是一位身患癌症的女人,在这三年多的时间里她饱受病痛的折磨却不敢放下手中的针,因为她要为自己的孩子而努力。她在这三年里因为病魔而流过血但却从未流一滴泪,因为她怕她的孩子难过。这大概是只有母亲才能做到的事情吧。从那幅巨著里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深切地感受到她对孩子深深的爱,对家庭沉沉的责任。母亲,真是一个伟大的职业,一个庄严而神圣的称呼。

    从那以后每年的“感动中国”颁奖典礼我都想看而又没有勇气去看。我敬佩那些英雄,他们身体力行,用自己的行动感动着我们,感动着中国。但我却又没有勇气去了解他们的事迹,在他们的大爱面前我自惭形秽,在感受到他们伟大的同时我更感到了自己的渺小与无能。

    印象最深的一次“感动中国”颁奖典礼是在2016年。那年的“感动中国”人物中,有为了帮助家长寻找丢失的孩子而建立“宝贝回家”寻子网,帮助一千个家庭团聚,用星星点点的爱织起一张网住希望、网住善良的网,阳春布德泽的张宝艳、秦艳友夫妇;有带领女排夺得世界冠军,创造奇迹,雄心志四海的“铁榔头”郎平;有在医药界取得卓越成就而获得诺贝尔医学奖,春草鹿呦呦的药学家屠呦呦;有创造了无数脍炙人口歌曲,弦歌感人肠的老艺术家阎肃;有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研究院7416厂工作,冒着巨大危险雕刻火药28年的高级技师徐立;有以“让瑶乡儿女走向世界”作为座右铭,被学生唤作“莫爸爸”,最终化作光明烛的莫振高莫校长;有在“东方之星”号客轮在长江中游湖北监利水域沉翻后主动请缨加入救援队,火速参与救援多次陷入危机却没有一句怨言的军人官东;有给村民温暖,带大家致富,全力带领村民奔小康,盛德表一乡的新疆伊犁地区布力开村村支书买买提江?吾买尔;有古稀之年依然在台上兢兢业业唱戏,台下尽心尽力做善事,为了供养6名收养的孤儿而放下身段去茶楼卖唱的国家一级演员王宽;还有在“9.3”阅兵式上赢得最多掌声和最高敬意,沉积了赤子情怀和文化血脉,将推动整个中华民族走向共圆“中国梦”未来的一群特殊的人——抗战老兵和爱国侨胞。

    这些都是怀有大爱的人,他们中的每一个都让我非常敬佩,但是在那次“感动中国”人物中最使我动容的是那位平凡而又伟大的老人——吴锦泉。“窄条凳,自行车,弓腰扛背,沐雨栉风。身边的人们追逐很多,可你的目标只有一个。刀剪越磨越亮,照见皱纹,照见你的梦。吆喝渐行渐远,一摞一摞硬币,带着汗水,沉甸甸称量出高尚。”——这是他的颁奖词。年过八旬的老人家,仅靠磨刀为生,可是他却心系社会,将自己走街串巷为人磨刀挣来的血汗钱毫无保留地捐献出来,自己却和老伴住在破旧的瓦房里。他富裕吗?不。他贫穷吗?更不。他的精神世界是一般人所无法企及的,他破旧的瓦房束缚不了他那高贵的灵魂。这位老人家用他的大爱感动着每一个人。

    身体力行传播爱的人绝不止每年出现在“感动中国”舞台上的那些人,他们是万千群众的代表,他们用大爱感动着中国,感动着你我。在台下,在我们的身边,还有许许多多的人在默默地奉献着自己,以自己的方式,以自己的力量在传播希望,传播爱。

    春雨如油,润物无声。



                     -----------审计部 供稿

 
 上一篇:芳华逝去·忆
 下一篇:等待

广西方中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工信部备案号: 桂ICP备16006121号-1  

桂林市中山中路8号桂名大厦南楼6楼 (541002)TEL:0773-2833177    FAX:0773-2587260  

桂公网安备 45030402000051号